侨商道|吴剑平:双手在田里,双脚在路上——贵州采风行见闻
本网讯:10月12日,由中国侨联指导,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省侨务办)支持,贵州省侨联主办,贵阳市侨联、铜仁市侨联和黔东南州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多彩黔行”2024海外华文媒体贵州采访行首站走进贵阳。来自印尼、菲律宾、泰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瑞典、博茨瓦纳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9家海外华文媒体,6家涉侨中央媒体以及3家省级媒体代表参加此次活动。采访团团长、贵州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季洁,采访团副团长、贵州省侨联二级巡视员陈新伦,贵阳市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朱珠陪同,贵阳市侨联、南明区委统战部、南明区侨联、修文县委统战部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
“在贵州的这些年,我愈发体会到,不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乡村就振兴不起来。”
吴剑平出生在福建省的一个小乡村。自小在农田帮忙的他很早就明白了“人勤地生金”的道理。
因此当被问及扎根贵州乡村这些年有何难处时,在田地里摸爬滚打长大的他笑道,农村孩子最熟悉农村,没什么难的,勤奋就行。
起初,吴剑平被贵州的秀美风光和宜人气候所吸引,萌生了做小型康养行业的念头。
黔东南州有着“百节之乡”的美称,各类民族节日超过390个,民族风情浓郁。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侗族民间艺术丰富。”吴剑平觉得,这些民族文化珍宝不应被困在山里。发展原生态的康养旅居行业能让更多人领略贵州的独特文化。
在建民宿、做旅游的过程中,吴剑平渐渐意识到,单独发展康养行业来撑不起乡村振兴的重担。
于是,“根植农村、发展产业”成了吴剑平的第二个目标。儿时干农活的手重新回到了土地上。
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居多。苗侗族人民在坝区土地用传统的种植方式,让自然生长起来的食物保留着本真的味道。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点也让贵州不得不走上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道路。
吴剑平不禁思考,怎样借助科技力量,在保留食物纯天然味道的同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呢?
在麻江乡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吴剑平和团队建立了百孚可追溯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通过订单农业、合作社种植等形式,指导农户科学育种、精细管理、高效种植。团队将当地的蔬菜深加工产品打造成特色品牌,让产品跃出大山。
吴剑平说,他们在贵州建了700亩的农业基地。他希望和当地的百姓们一起把农业产业链做起来,让当地的蓝莓、酸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化。
“想让农民富起来,就得把赚钱的机会给农民。他们是贵州的代言人,要让他们真正参与到产业的运转中。”
乌羊麻民宿群是百孚教农文旅康融合创新实验区暨百孚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项目之一。在这个民宿群里,“一栋对口一农户,一户产出供给一栋民宿用度”。
吴剑平介绍说,乌羊麻村寨里有72户住家。每户住家负责一栋民宿,他们所产出的农副产品也将提供给民宿中的客人。这样的设计也顺应了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农业、文旅、康养产业互相借力,共同成长。
作为贵州省侨商企业联合会会长,吴剑平和商会不定期组织活动,扩大“朋友圈”,将贵州的文化推介出去,将先进的经验引进来。
“贵州的绿水青山和民族特色是它的优势,我们正在努力以其原生态为基础打造IP,助力黔货出山再出海。”吴剑平说。(刘洋)
新闻来源:中国侨网
最新热点
-
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正式启动
-
参加“海外侨领侨商邵阳行”和“侨界名媛邵阳行”等活动的侨胞走进隆回向家村
参加“海外侨领侨商邵阳行”和“侨界名媛邵阳行”等活动的侨胞走进隆回向家村
最新热点本网转国际华文媒体联盟、海内外杂志社讯:2025年7月22日,由 中国侨联指导, 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 湖南省侨联、湖南省体育局、邵阳...
-
中国侨联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法治宣讲活动(2025)——当地律师说环境 话安全第五讲(总第十五讲)即将开播
中国侨联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法治宣讲活动(2025)——当地律师说环境 话安全第五讲(总第十五讲)即将开播
最新热点本网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工作部署,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ldqu...
-
千年古法!儋州这个小渔村守护舌尖上的“活化石”
-
广东江门新闻:十天侨乡寻根,一生最美回忆——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风韵南粤广东江门营)圆满闭营
广东江门新闻:十天侨乡寻根,一生最美回忆——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风韵南粤广东江门营)圆满闭营
最新热点十天侨乡寻根,一生最美回忆——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风韵南粤广东江门营)圆满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