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联文化交流基地 张大千纪念馆
1941年,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鸣沙山,迎来了一位上追唐宋高古画风、探寻中国绘画源头的中年人。他几经辗转,跨越数千里,到达了敦煌莫高窟。在这里,他耗时近三年,系统学习和临摹敦煌艺术,厘清了失传的唐宋高古艺术的精髓,梳理了不同时代敦煌壁画的美术特征和演变规律。他,就是艺术大师张大千。
张大千,四川内江人,1899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张大千见到了别人临摹的敦煌壁画,只一眼,便被精美绝伦、色彩瑰丽的敦煌艺术深深吸引。在实地考察后,他变卖家产,带着妻儿,深入大漠。面壁敦煌,苦心孤诣,张大千临摹了自十六国、两魏、北周、隋、唐、五代、宋、两夏、元等历朝历代的壁画作品达276幅。他笔下的画作色彩鲜明,飘逸灵动,还原了敦煌壁画最初的模样。他将埋藏在戈壁黄沙中的艺术瑰宝带出了茫茫大漠,让绝美的艺术瑰宝呈现在世人面前。

为纪念张大千先生, 1989 年,内江市开始修建张大千纪念馆,并于1992 年 9 月 11 日中秋佳节正式开馆。纪念馆整体建筑为川南民居园林式风格,占地近4000 平方米,现有藏品 2160 件 (套)。
纪念馆内的主体建筑有大风堂和画苑,配有长廊、亭、榭、水池、花园、山石等,采用三合院、四合院几重进院落式布局,观感亲切自然、古朴典雅,极富川南民居特色。
馆内陈列以“万里江山频入梦”为主题,分为5个展区,收藏并展出了张大千先生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以照片、实物、诗笺、书信、画稿、画集、书籍等,展示了一代艺术大家的家国情怀、生平事迹、艺术特色及在世界艺坛的影响和地位。
1938年,张大千隐居于青城山上清宫,在此作画一千余幅,这幅《青城望坡崖》就是其中之一。

望坡崖是青城山的一个地名,因北宋西蜀著名隐士张俞曾在此处盼望苏东坡归隐青城山而得名。这幅作品中,云雾缭绕,群山隐约可见,在晨辉之衬映下,淡彩一扫,大面积留白更是突出了群山的层峦叠嶂、气势雄壮,把水墨和青绿融合起来,更加彰显灵气和恬静。因其是张大千前往敦煌前的作品,画的风格更倾向于传统的山水画风。
这幅《南国仕女图》是张大千先生1944年所作。画中仕女形态端庄,雍容华贵,已有浓厚的敦煌古壁画风格。与张大千早期所绘仕女图所表现的林黛玉式病态美不同,这幅画的仕女则呈现出具有明显盛唐壁画特征的健康美。
这幅《庐山图》山川气势磅礴,风景奇伟瑰丽,是张大千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真迹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然而遗憾的是,在画了整整一年半仍未完全竣笔时,先生在伏案题书中溘然逝世,最终没能完成和落款,其左上角尚有仅用淡墨勾勒未及皴擦点染之处。随着张大千先生的离去,这幅画也成了他的绝笔之作。
如今,这座记录了张大千先生传奇一生的张大千纪念馆,正吸引着更多人,踏入这个绮丽绝伦的“大千世界”,探寻艺术为感情之流露,为人格之表现的真谛。
2020年,张大千纪念馆被中国侨联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最新热点
-
图说黄三德:爱国赤子书写辛亥史诗 江门市联海侨界交流中心
-
黄伟雄:乐为江门与新西兰多领域合作牵线搭桥
-
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赴开平市考察特色侨文化 图为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考察团调研荻海风采堂 (
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赴开平市考察特色侨文化 图为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考察团调研荻海风采堂 (
最新热点4月29日,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调研考察团一行16人赴开平市开展特色侨文化调研。 在开平调研期间,考察团一行先后走访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
百国华侨华人资源大模型——“智慧熊猫”第四代AI社交平台正式发布 ——让6000多万侨胞拥有“随身带得走的数字家乡”
百国华侨华人资源大模型——“智慧熊猫”第四代AI社交平台正式发布 ——让6000多万侨胞拥有“随身带得走的数字家乡”
最新热点百国华侨华人资源大模型——“智慧熊猫”第四代AI社交平台正式发布 &...
-
黄菊传薪火,颂歌献先贤——新会各界清明祭拜谭镳先生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