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媒陕西采风见闻:走进渭南潼关 见证名扬四海的万盛园酱菜
本网讯:4月8日,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省侨联主办、渭南市侨联协办的“追梦中华·华夏寻根”2023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团,在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陕西省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尚小红的带领下走进渭南潼关采风,潼关裴芬云县长推荐了宣传资料并发来了推及视频。
潼关酱菜始创于清朝康熙年间,光绪时列为贡品,亦称“厅筘”。相传,由山西临猗人在潼关经营蔬菜和酱制品时,因鲜笋久存不易,将其泡入酱缸,偶得其法。后经过几代酱业老前辈的潜心钻研,形成了完整的酱菜酿造工艺,其产品咸中带甜、酥脆香甜,驰名中外。1915年潼关万盛园酱菜和贵州茅台酒同去参加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一举成名,誉满华夏,名扬四海。
潼关酱菜是当地久负盛名的传统特色,腌制工艺复杂,作工考究。腌制的盐笋必须是以潼关当地河道中生产的铁杆笋为原料。这种笋成熟后不空心,皮硬肉脆不变形,是腌制酱笋的最佳原料。除了得益于独特的水土自然条件外更重要的是工艺流程复杂。要求严谨。其工艺流程主要由:刮皮、剁节、选料、盐水浸泡、存放保管、清水拔盐、第四道酱、第三道酱、第二道酱、第一道酱、熟后封存、清洗、包装、灭菌、检验、出厂等步骤。现潼关万盛园酱菜制作技艺已列入第二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郑重声明: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最新热点
-
湾区盛事:蔡李佛青少年狮艺大赛江门开赛
-
拉美地区两岸侨胞联合参访团访问京闽——委内瑞拉三侨领应邀回国参会
-
图说黄三德:爱国赤子书写辛亥史诗 江门市联海侨界交流中心
-
黄伟雄:乐为江门与新西兰多领域合作牵线搭桥
-
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赴开平市考察特色侨文化 图为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考察团调研荻海风采堂 (
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赴开平市考察特色侨文化 图为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考察团调研荻海风采堂 (
最新热点4月29日,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调研考察团一行16人赴开平市开展特色侨文化调研。 在开平调研期间,考察团一行先后走访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